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环球快看点丨在虚拟世界创造生物,她是新时代的“赛博女娲”?

时间:2023-05-25 23:21:13     来源:SuperELLE

创造虚拟生物,构建未来世界,她是新时代的“赛博女娲”?最近在第一届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Affordable Art Fair)的参展艺术家中,SuperELLE发现了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新媒体艺术家Loxel Li,她将一系列“工作狂龙”带到现场,呈现OMG Dragon特别展览。通过她的艺术装置,引发了大众对与后人类主义以及未来的思考与探讨,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 「新媒体艺术」,简单来说新媒体艺术是通过最新的科技技术,运用对未来不设限的表现手法去开发大众的思维。Loxel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她不断的做着各种关于未来的艺术实验作品,构建出大家难以想象的世界以及生物。


(相关资料图)

Loxel 的数字艺术作品,狂龙系列

《从樊篱到泛离》在王小慧艺术馆展出

Loxel曾设想过人类告别地球,留下了⽆数⼈类曾在地球上⽣存过的⽣活痕迹,而草凭借着简单高效的生存条件依然留在这个星球上,它们通过彼此之间的语言,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着。物质残骸与新的自然垒成一幅充满末世文明,形成无序且具有原始风味的景观。

独立概念视频《草的生长手册》

她也曾设想过⾼科技发展推动AI智能的快速迭代。同时将算法精神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类的职业构造在短时间内发⽣巨变,应接不暇的岗位变迁,打造了就业市场碎⽚化且疯狂推进的场景。速度赶不上机器学习的⼈类可能被迫⾯对变化却无所适从,社会将⽣活铸造成⼀个巨⼤的淘汰机器。

实验影像装置《Human-Beating Machine》

在她构建的末日世界里,即使在极端的环境下人类也不放弃对时尚品味的追求。

实验影像《Inhale》

作品反映空间环境已经遭遇了巨变,

才让使⽤装备的概率骤增。

这类⼈民在⾯对不确定环境时,

会衍⽣出⼀些⽤以延续⽣命的必要装备,

并仍怀有创意和浪漫的设计。

如同女娲捏泥造人一般,Loxel在虚拟世界也“捏”了许多生物,其中《Non 有机泛⽣物》系列作品是对未来⽣物存在⽅式的思辨性想象,以及推演⽽创造出的对未来⽣物的定义。这些都通过数字化模拟在虚拟空间中进⾏呈现。

Non 有机泛⽣物是⼀种虚构的“超⽣物”的⽣物状态,

它们拥有类传统⽣物的视觉,同时也栖息在虚拟世界。

包括现在大火的AI创作也是她常玩的项目,她用人工智能“捏”出造型各异的奇幻生物。

算法生成生物系列

甚至创造了虚拟器官,Loxel把各种脑洞变成了视觉呈现给各位观众,感叹她拥有如此奇思异想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想象打开了思路。

《Horns》通过参数化建模产⽣的⾓,

形成了连接头部和⼈体的新器官。

在⻓出⾓之后,我们可以利⽤⾓与

任何不同意我们或惹恼我们的⼈发⽣碰撞,

并利⽤像动物这样的⽅式与

地球上的其他⽣物进⾏近距离的战⽃。

Loxel本科就读于 江南大学产品与交互设计专业,半路休学与音乐结缘成为一名音乐经纪人。在这个过程中她找到成为艺术家的职业理想,而后在2019年考上 UAL伦敦艺术学院Loxel有许多跨界的相关经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她对未来的探寻。

首先就是关于未来时尚的思考,未来的服装是什么样的?未来的妆容是什么样的?Loxel用视觉给我们呈现了未来时尚的无限可能性。

虚拟3D模特& 时装设计

Feng Chen Wang合作的 《虚实相生》数字大秀成功出圈,展现Loxel超前的时尚嗅觉。

没有现实世界的限制,Loxel塑造出现实与虚拟交叠的迷幻状态,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而作为曾经的音乐经纪人,Loxel所制作的音乐专辑封面也不在少数,充满实验性的思维被她带入到音乐作品之中,不管是音乐、时尚还是艺术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她强烈的个人风格。

从左上至右下分别为:Unchained - Life Awaits、

We Smoke We Drink / They Don’t Care

- Akin X Yocho FT.AR、Obsidian(EP)

- Harikiri、New World Baby(EP)- Xber

此外艺术家之间也有“梦幻联动”,她与知名电子音乐艺术家马海平MHP、音乐制作人ZHI16都有过跨界合作。

《如果废墟有形状》

视觉:Loxel & P2P by stable diffusion

制作人:马海平 MHP

《力量卷须》

视觉:Loxel & P2P by stable diffusion

音乐制作人:ZHI16

SuperELLE :介绍一下这次在第一届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给大家带来的项目吧!

Loxel :非常期待第一届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比起画廊或其他形式,艺博会是一种更高信息密度的空间,我也在思考如何在这里呈现我的作品。

这次带来的是 狂龙OMG Dragon系列,这些形象是一个荒诞有趣的嵌合体,预言即将出现的未来,也是极其绚丽缤纷的数字乌托邦。在 高网速低成本的影响下,远程工作的优势凸显出来,成为主流。在增强现实等科技促生的实时滤镜、虚拟主播等技术的支持下,人们无需暴露真实的外观。我的创作是关于未来的,所以希望借此机会,与「冉起当代」注重艺术品未来价值的主题产生一个共振。

《工作狂龙》

SuperELLE :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作品从构思到落地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吗?

Loxel :最初的雏形来自于想要创立一个群体的角色,他们不需要为社会而改变自己,他们可以选择创下一个全新的形象进入社会。而龙这个形象是我觉得无论在西方还是中方语境下都具有神秘色彩和力量的形象,整个开发过程涉及到的软件有服装设计软件Clo3D和Cinema 4D,其中Octane对于材质的发射处理是特别精彩的,对于打造整体具有超现实色彩的群像外观有着精准的把控力。

SuperELLE :在你的作品之中有没有你个人比较喜爱的意向符号?

Loxel :有,我比较喜欢“物”Object 这个概念,几乎所有的呈现都是在偏物的处理,无论是人体还是植物动物,还有传统定义下的无机物“石头”“废墟”等等,都是我讨论的议题。而在作品的手法上我更倾向于把物这个概念有机化,未来形态的人还有物都在看似无机中变得有机了,或许当每一个局部被打开时发现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里也有一个个局部。

视觉短片《绯红肢体》

SuperELLE :最近“梦核”、“后室”等艺术风格十分流行,你是怎么理解这种风格的?

Loxel :对于这两种最近兴起的小众怪诞学,在即视感或者是群体潜意识中,梦境总会跟逃离挂钩,而后室正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出口。 此风格集合了最贴近生活的反应 - 他们在外形上是最极简最基础的设定,也同样是最大样本中的集体意识映射(因为它的基础性),而这种风格又跟恐怖的知觉挂钩,迷宫一样的环境给人带来的莫名熟悉感,让人疯狂又无法逃离。

梦核(Dreamcore)是围绕梦境

展开的的一种超现实主义美学,

而后室(The Backrooms)可以理解为

人类通过卡bug的方式进入的极限空间,

由这个封闭空间产生神秘美学。

SuperELLE :如果你能成为其中一个你创造的未来生物,你选择成为哪一个?为什么?

Loxel :想当一个植物系统,等到人类的有机体,原始的躯体方式被淘汰之后,植物的生长系统或许能成为一个新的思维搭载肌体, 融合人类的基因和记忆,生长成新的思维丛林。

《草的生长手册》

SuperELLE :看到你有许多作品由AI来辅助完成,请问选择AI创作的原因是什么?除了灵感的随机性和速度的快捷性还有其他原因吗?

Loxel :新技术能带来的,就是开发者和创作者在短时间内基于此技术可展现形式的输出探讨。我个人的作品特点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多种形式(技术)下对概念的展现,而新技术带来新艺术方向的同时,这种人工智能也在挑战传统的创造力和作者观念。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和音乐兴起,人们开始质疑创造性意味着什么?以及机器是否真的可以被视为艺术家?而我希望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推动艺术领域的可能性。

SuperELLE :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和你个人的创作决策?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保持对作品的掌控力?

Loxel :自主意识的参与度,保持你的自主想法优先一步产生于被动思维。但这的确是个很模糊的边界,问题将被讨论到最原始的意识产生方式,持续对人工智能生成的输出进行关键评估和观察,考虑一下它是如何与你的艺术目标一致的?以及它是否与你想要的美学或概念产生共鸣? 建议基于自我简单做出判断,决定保留、修改或丢弃哪些方面。

Loxel用AI制作的变装视频

SuperELLE :之前有看到你和ELLE idol 合作的数字封面效果很赞,如果有机会和SuperELLE旗下的超现实虚拟偶像Sam和Liz合作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创意?

Loxel :想让她们试试狂龙的衣服合不合适!!

《狂龙衣橱搭配指南》

Loxel用她的艺术实验作品以及各种天马行空的设想,为大众拉开了一个窥向未来的窗角,让大家都加入这场关于未来、关于虚拟现实的命题讨论。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大家在6月8-11日进入第一届上海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观看Omgland元籁宇宙携手Loxel Li给大家带来的系列作品。

对于Loxel的艺术创想你有着怎样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里畅所欲言。

编辑:Lexi

设计:Zhang Tiantian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推荐文章